找到相关内容57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称名与念佛

    重于系心念佛,如慧远就曾于定中见阿弥陀佛,那是《般舟三昧经》阐示的法门。   般舟,译作佛立,以行般舟三昧则诸佛现前。有三义:1、佛威力;2、三昧力;3、行者本功德力。能于定中见十方佛现在其前,如...“。但《般舟三昧经》虽说生极乐世界,“当念我名”。但此经异译的三卷本,但说:“常念佛”。   后出的《无量寿经》,也还是重在专念思维的。到...

    蔡惠明

    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846371916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?

    圣严法师答:‘一心不乱’这句话,出于《阿弥陀经》,在《遗教经》中也说到‘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’。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,又称念佛三昧,或称般舟三昧,或称一行三昧。在晋译《华严经》卷四十六〈入法界品〉中,列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;而《阿弥陀经》则说若一日乃至七日,专持‘阿弥陀佛’名号,能得一心不乱,临命终时,即得往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61611690.html
  • 农历十二月初一 恭逢净宗四祖法照法师圆寂日

    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出,他曾不止一次于定中亲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等。这对于一般的修行者来说,的确难以企及。大师之所以具此德能,这基于他修持般舟三昧所得的成就。同时也得益于他起初修学的禅定功夫。从参禅到念佛,...那些难以备述的殊胜感应,我等凡夫固然觉得神奇,然若依经典中佛所说的教义来看,也就不足以为奇了,《般舟三昧经》云:“若人自誓,九十日中常行常立,一心系念,于三昧中,得见阿弥陀佛。”由此可知,般舟三昧修成...

    佚名

    |圆寂|四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09452833503.html
  • 承远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未见大师有何著作传世,故大师净土思想亦无从考究。然从承远大师修道经历来看,服膺慈愍三藏的教旨,坚持戒行,专修般舟三昧,以此自利利他,成就一代祖师的特有风范。 ...学经、律。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,大师来谒慧日法师,恭敬求法。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,应依《无量寿经》修念佛三昧,以救济群生!从此顿息诸缘,专修净土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归衡山,于山之西南,建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241950.html
  • 称名与念佛

    於系心念佛,如慧远就曾於定中见阿弥陀佛,那是《般舟三昧经》阐示的法门。   般舟,译作佛立,以行般舟三昧则诸佛现前。有三义:1、佛威力;2、三昧力;3、行者本功德力。能於定中见十方佛现在其前,如明眼人清夜观星,见十方佛亦如此,故名立佛。三昧唯专行旋九十日为一期,九十日身常无休息,九十日口常唱阿弥陀名无休息。若唱弥陀即是十方佛功德等。但专以弥陀为法门主,举要言之,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。但《般舟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845551.html
  • 七菩提分

    :于正法的实践、修行所带来的身心平息的安详宁静体会深刻,远离僵化、麻木、躁动不安的心态身行,身心轻松自如、安然、坦然。六、禅定觉支:于当下无所住的成就中如如不动,不随境转,住于首楞严自性三昧,远离一切邪定和流转(生死),乃至于一切正法所带来的定心坚固成就(如解脱道的四禅,菩萨道的念佛三昧般舟三昧,无上道的实相三昧……)。七、舍弃觉支:舍弃即放下,完全地解脱,究竟地解脱,心无挂碍,究竟涅槃,圆满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153025.html
  • “见佛”论

    悲愿,则能由观念、忆念等之方便“要门”,回入“本愿称名”之真实“弘愿”。如《观经》第九观言:“以见佛身故,亦见佛心。佛心者:大慈悲是,以无缘慈,摄受众生。”亦如《般舟三昧经》阿弥陀佛告入定见佛之行者言:...见佛。  秽土见──秽土见佛,有临终见与平生见。  临终见──《小经》言:“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”此是临终见佛。  平生见──平生见佛,有依佛力加被而见,及依念佛三昧而见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363349.html
  • 论禅净自悟与他力思想之开展──从念佛见佛到即心是佛

    ,渐有于定中见佛闻法的。如《般舟三昧经》卷上(大正藏一三?九○五)说:“于三昧中立,在所欲见何方佛,欲见即见。”佛像之观想与念佛三昧之结合,使禅定行者从念佛入定至定中见佛闻法。这些事实,在与禅观相关的...法门之内容与修持的各种形式。其中,禅定之深入,能于定中经历一番未曾有之境界,得未曾得之禅悦,促成了唯心念佛与实相念佛之开展──即心是佛。  《般舟三昧经》明显地具有唯心念佛与空观之思想。如(大正藏一三...

    傅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469797.html
  • 慧远法师与念佛禅

    问及《般舟三昧经》中的「念佛三昧」,讨论了「禅定」中所见之佛的真假问题。慧远的念佛属于观想念佛,这与后世净土宗提倡的称名念佛有所不同,但由于慧远在倡导念佛的同时,还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共同发愿...而寂,不修定而闲」的自然任运的状态。  慧远承汉魏以来的传统,也是从止观两方面去理解禅定的。他在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中说:「夫称三昧者何?专思寂想之谓也。思专则志一不分,想寂则气虚神朗。气虚则智恬其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974310.html
  • 僧人“释”姓的由来

    式的重大事件。   佛教初来东土,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,人们按照中土习惯,并为了方便称呼,往往要给他们起一个简化的音译汉姓。如翻译《四十二章经》的竺法兰、竺摄摩腾,翻译《道行般若经》和《般舟三昧...

    行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382138.html